為營造親商重商的營商環境,幫助企業快速成長,近年來,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俯下身子,挑起擔子,主動幫企業分憂解難,當好企業“保姆”。不過,也有一些部門急于出成績、見成效,幫扶方式并不科學,不但沒有讓企業感到暖心,反而因不勝其擾而倍感煩心。
融資難、融資貴,審批慢、手續多……圍繞企業反映集中、痛感強烈的一系列老大難問題,各地政府借助“放管服”改革,紛紛采取簡政放權、營造便利環境的舉措,降低市場準入門檻,促進公平競爭。
不過,隨著“放管服”的深入推進,一些新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。有的部門在服務企業過程中采取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不管企業是否有需求,都機械地按照“千企一面”的方式提供服務,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對接不足。這種做法有形式沒內容,沒有切中企業痛點,容易成為企業新的負擔。
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怪象?是相關部門好心辦壞事也好,是企業“甜蜜的負擔”也罷,本質上需要對這些部門服務企業的初衷打上一個問號:是真心幫企業解決難點、痛點,還是形式主義在企業幫扶領域的進一步延伸?
幫扶企業既不是數據堆砌,營造面子上的虛假繁榮,更不是為了應付上級安排,被動執行擺擺樣子。幫扶究竟到不到位,有沒有成效,企業經營業績往往最有說服力。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幫扶企業上多一些求真務實精神,少一些浮躁形式之風。真正沉下心來,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。
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揠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。企業經營有其自身規律,受內外因素共同影響,很多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。為從源頭卸去地方在幫扶企業過程中搞形式主義的壓力,上級部門既要將基層幫扶企業的情況納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圍,避免應付敷衍,又要力求做到實事求是,針對實際情況客觀給出評價,避免把基層逼得太緊,走上弄虛作假、推諉應付的歧途。
既要“操碎心”,更要“操對心”。只有使有關部門服務企業的工作更加務實,地方的營商環境才能得到真正改善,企業才更愿意來此投資興業,實現發展共贏。
地址:杭州市西湖區華策中心B座7樓(西湖區五常港路)
聯系電話:400-0160-999
浙江博學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浙ICP備16039167號-1 工信部備案管理系統
Copyright?2006-2021 www.isasem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